最好的感恩,是开始
十一月的广州,风开始吹乱我们的发,大街上的行人,已裹上了厚厚的冬装,加快了行走的步伐。周遭的世界,俨然一副冬天来临的景象。距离于坤老师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课,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三天。然而,同学群里关于这次课程的讨论,却丝毫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温。或许正应了那句话:最好的感恩,是「开始」。遇见一段美好,带着感恩的心情,开始一段自我探索与学习的旅程。
——人大于坤老师印象笔记
18日的清晨,广州迎来了久违的冷空气。人大广州班的课程,在这个冷冷的周末,照常开始了。这次上课地点,换到了离校门口较远的第二教学楼。距离略远,弯曲的小路安静恬淡,路旁的青草依旧翠绿,丝毫不惧这呼啸的北风。对于日常埋头在工作中忙碌的我来说,只知道这周将要学习的,是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。老师的名字,似乎有点陌生,便也没有太在意。教学点的老师早已备好讲义,我们只需带着学习的心情,赴一场约会即可。
走进偌大的阶梯教室,接近九点钟,同学们已经差不多到齐了。热情的华老师,正在给大家介绍这次课程的老师。果然有点陌生,于坤老师,一个没有听过的名字。
也许是从寒冷的北京飞来的缘故,十三度的广州,我们都开始叫冷,他却只穿了件蓝色衬衣,笑意盈盈地看着同学们。帅气儒雅,这是第一眼看到人的印象。
“我是第一次来广州班上课,接下来的两天,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。”娓娓动听,这是第一次听到声音的感觉。
翻开厚厚的讲义,年轻的人大助理教授、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、伯克利加州大学联培博士等介绍赫然映入眼帘。这世间,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类的赞美,原来真有人做着极好的诠释。
什么是培训?什么是开发?带着问题,他带领我们,开启了一段寻找与探索的旅程。
从开发商到发展商,从组织发展到职业发展到人才发展。一系列有图有案例的名词解释,顿时让人开始认真思索:个人与组织需求之间该如何形成最佳匹配,形成人力资源开发合力?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%,摩托罗拉培训的投资回报比高达1:63!如此惊人的数据,如此有力的开篇,怎能叫人不重视接下来宝贵的两天课程!
初闻培训与开发,总以为和老师一样,是一门年轻有朝气的课程。其实不然,从最初的学徒制、客户模式,到最后的企业办学模式,直至最IN的虚拟模式。于坤老师通过丰富新颖的案例让我们知道,培训与开发,是一门有着深厚历史渊源、前人探索多年、仍在不断前进且前景巨大的技术性学科。对于利用周末时间还来学习的HR们,这样的课堂,不仅带来知识,还增强了职业信心。
“我看看今天来的同学不少,请相近的同学相互组队,成立一家自己的机构。。。。。。”
还沉浸在数据和专业知识中的同学们,一下子被老师的玩法吸引了。
从局事人的角度,到找差距的分析思路,再到有对照组的前后测、有控制组的时间序列,直至全面专业的所罗门四小组。他给我们的两天,是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思路、复盘过往案列并为新的开始注入力量的两天。从成本投入到效果转化再到收益评估,他帮我们提升思考的维度,为培训与开发的工作,增加了更专业的技术支撑。
我们是谁,我们从哪里来,我们到哪里去。Good people person,工业时代到人类全能时代的伟大变迁,AI时代来临,光荣而伟大的HR从业者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。这些,是「开始」。是我们思考职业深度的「开始」,也是我们探索职业成长的「开始」。
不管是什么世纪,首先要明白,自己拥有的,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。这些,也是「开始」。是我们思考工作与生活平衡的「开始」,也是我们寻找内心深处最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的「开始」。
此刻的广州,我想该是温暖过零下的北京。感恩节缓缓到来的今天,特别想用这些简短的文字,替17级人大广州班的同学,向远方的于坤老师说一声感谢,感谢你的用心对待。你身着蓝色衬衣,带着微微笑给我们授课的样子,你课间也不曾休息,帮助同学们解答疑问的神情,都如一副清新隽永的水墨画,深深浸入我们的脑海中。
南方的树叶还绿,花儿正红。与北方的蔚蓝天空,灿烂银杏,有种遥相呼应的美丽。感恩这次相遇,带我们开启一段美妙的征程。你对大家学有所成的祝福,不止在书里,还在我们付诸实践的行动里。期待下一次相逢,我们都是更好的彼此!